|
|
在巴新每年都會有5、6名中國人被殺身亡,整個社會不時涌動著一股反華排華的暗流,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形成社會暴亂,首當其沖的是華人以及遍布街頭的華人商店。
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華人會成為巴新社會仇視的對象,為什么受到沖擊和殘害的總是我們多災多難的華人?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仇恨產生的根源。
巴新社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層。第一個階層以澳洲人為主加之少量的巴新本地上層社會人士,這些人掌握著巴新整個的資源,是巴新的權勢階層。他們的收入是多元的,以腦力勞動、資本、資產和權力為代表。這部分人約占巴新社會的5%左右,但卻占據著國民收入的預計一半左右。第二個階層是白領、藍領以及個體經營者階層,其中一部分為亞洲人,其余大部為本地的受過良好教育者。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等國人員由于會講英文,大部從事白領和藍領工作,而中國人由于很少會英文,因此基本是從事個體經營,以開小商店、小超市等零售業為主。他們的收入主要是通過技能實現,以吃苦耐勞著稱。這部分人占巴新社會的15%左右,占據著國民收入的預計30%。第三個階層是這個社會的弱勢草根階層,他們生活困苦,經常食不裹腹,缺少生產資源和生活來源。這部分占整個社會人口的80%,只占據著國民收入的預計20%左右。貧富嚴重兩極分化,是巴新社會的真實寫照。
很明顯,中國人處于整個社會的夾層中,上層社會的最下端,低層社會的最上端。發展好的、來巴新時間長的中國人,向上發展會沖擊澳洲人的利益。剛開始發展、到巴新時間不長的中國人,只能做些低端的零售生意,這與處于社會底層的巴新本地人產生了競爭。本地人無論是頭腦還是勤勞的勁頭都與中國人無法相比,競爭失敗的結果釀成了底層社會對中國人的怨恨。可以說澳洲人對中國人不會有利,但沒有大肆排華的動力,而巴新底層社會則具有排華的潛力。由此看來,我們中國人時刻有受到夾擊的這種可能。
從社會階層矛盾分析的角度,我們處于不利的地位。我們本應想辦法改善這種狀況,力爭突圍,得到巴新社會的認可。但由于人員素質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巴新中國人社會有逆向而為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較好的中國人,將中國的一套帶入巴新,善搞權錢交易,賄賂政府官員,為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這招來了澳洲人和巴新本地人的共同反感,加深了底層社會對中國人的偏見。
2、部分中國人的暴發戶心態,行事高調,揮金如土。這給巴新底層社會以中國人強盜掠奪巴新人的概念,加劇了仇華心態。
3、仍處于原始積累階段的中國人,不能善待當地人,不時有打罵、克扣現象發生。這是造成底層民眾對中國人不友好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人要想在巴新長期生存,那我們就要首先管好自己,改正我們自己的一些壞毛病,改變原有的落后思維和模式,開放包容,在發展自己的同時,注意回饋當地社會,自覺承擔自己對當地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消滅仇華排華的土壤,保證我們在澳洲的后院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