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中國重型機械制造水平有了長足進步,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國重型裝備的身影。美國媒體報道稱,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如今他們早已擺脫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高端重型裝備制造領域,并且在這一領域獨領風騷,已經超越了歐美國家。 全球頂級制造企業大手筆接納中國機器的時代已經開啟。當中國的機器制造能力越來越扎實、越來越穩健地向高端攀升,創新的能力也開始大規模出現。這里將展現產業升級帶來的創新動力,這里將展示創新驅動如何助力中國企業一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領域。 下面是美國媒體眼里中國十大重型裝備的典型代表: 第一:振華港機重型吊機參與建造美國海軍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DDG1000驅逐艦是美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艦,又稱“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體長183米,排水量為14500噸,擁有80個發射裝置,可發射“戰斧”式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及其他類型的導彈。
640.webp (265).jpg (86.75 KB, 下載次數: 163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重達1000噸的上層建筑/艦島被吊起
640.webp (266).jpg (85.66 KB, 下載次數: 16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圖為美國DDG1000驅逐艦的建造現場,其所用的吊機上印有“SPMC”的字樣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公開新一代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DDG1000的建造情況時,吊裝戰艦上層建筑的吊機上也有“SPMC”的字樣。“SPMC”是原上海港機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名稱,目前已被振華港機收購。 第二:中國龍門吊吊裝英國海軍新一代大型航空母艦 在英國海軍隆重莊嚴的命名儀式上,“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所在船塢組裝用的重型龍門吊車,卻赫然印著“上海振華”的漢字字樣。 早前就曾有媒體報道,英國建造伊麗莎白級航母所使用的橋吊,正是由中國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提供。
640.webp (267).jpg (27.39 KB, 下載次數: 142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女王”號航母所在船塢組裝用的重型龍門吊車,卻赫然印著“上海振華”的漢字字樣。
640.webp (268).jpg (39.76 KB, 下載次數: 14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圖為中國龍門橋吊吊裝“女王”號航母的艦島 英國“女王”號航母采用的是分段模塊化建造方法,先由單個船廠建造航母分段或大型部件,最后再運輸到船塢進行組裝。在整個航母的建造過程中,中國橋吊擔負起了吊裝航母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艦島、球鼻艏、滑躍甲板這些大型部件的吊裝工作,均是使用這門中國橋吊完成,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三:中國大型礦用自卸車遠銷歐美 怎樣的汽車才算酷?布嘉迪威航——大眾W18缸發動機、8.0L的排量、469.8kW的最大馬力怎么樣?抱歉,跟我們今天的主角差距有些太大了,16缸18缸發動機只是“標配”,排量動輒60L、70L,最大功率可達3000kW左右,這樣的車子夠拉風嗎?什么?這個根本不是汽車!也對! 嚴格地說它們應該算是工程機械,也有人稱它們是“巨車”、“超級卡車”,它們就是汽車中的巨無霸——大型礦用自卸車。
640.webp (269).jpg (56.29 KB, 下載次數: 154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徐工集團生產的采礦自卸汽車DE400是世界上最大采礦自卸汽車,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汽車。 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研制生產,是目前全球載重量最大的礦用卡車,載重量可達400公噸,最高速度50km/h,舉升時間24s。采用先進的交流電傳動系統,原裝進口環保電控高性能柴油發動機,動力強勁。箱形截面結構車架,由高強度優質合金鋼板和鑄鋼件制造。智能制動技術,防止誤操作。 符合人機工程學的駕駛室舒適安全。整車配備自動稱重系統、集中滅火系統、快速注油系統、自動潤滑系統及各種安全設備,保證整車運行安全高效。 第四:中國造世界最大集裝箱船“中海環球”號 英國媒體1月7日報道,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中海環球”號當日抵達英格蘭東南部薩福克郡的費利克斯托港。這艘體型巨大的貨輪一經抵達就引來無數人圍觀。
640.webp (270).jpg (47.48 KB, 下載次數: 15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5 上傳
“中海環球”號
640.webp (271).jpg (51.11 KB, 下載次數: 158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老外看傻了眼 “中海環球”貨輪長400米,寬54米,約10層樓高,船體超過4個標準足球場,可裝載19100個集裝箱。相當于兩艘遼寧艦的排水量。此次航行是“中海環球”的首航,它從中國上海出發,前往歐洲四國。 推動船舶進一步大型化、超大型化,是當前全球經濟與航運市場“新常態”下國際班輪業出現的新趨勢,也是中國海運集團落實“促進我國海運業健康發展”戰略、優化船隊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第五:中國制造的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 2012年12月9日,中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電特征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在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山東省榮成市的華能石島灣核電廠重新開工建設。 石島灣核電站由華能集團、清華大學和中核建設集團合資建設,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座高溫氣冷堆示范電站,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統安全特性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規模示范電站;計劃投資40億元建設一臺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機組,預計2017年底前投產發電。
640.webp (272).jpg (33.42 KB, 下載次數: 14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一直以來,中國核電技術依賴從國外進口,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卻是由清華大學自主研發,而且設備國產化率不低于75%。正如華能石島灣核電公司總經理賀云生所言,雖然一期工程僅是示范項目,發電能力只有20萬千瓦,但它與大飛機、探月工程一樣,是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作為全球首座開工建設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安全性更高、具備第四代核電技術特征的核電站。該項目的建成,對促進我國核能利用技術進步和占領世界未來核電技術制高點有著重要意義。 第六:全球首創星地激光通信——空間高速信息傳輸 馬晶、譚立英團隊用20余年的堅守與執著,實現了星地激光鏈路快速捕獲、穩定跟蹤和高質量通信,為我國建立空間激光高速實時信息網絡奠定了工程和技術基礎。 1月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馬晶走上領獎臺,從李克強總理手中接過了大紅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獲獎證書。
640.webp (273).jpg (17.45 KB, 下載次數: 14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星地激光通信
640.webp (274).jpg (69.38 KB, 下載次數: 16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中國已在海洋二號衛星上進行了星地激光通信試驗 馬晶、譚立英團隊成功進行了“星地激光鏈路通信試驗”,是我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實現星地激光通信到底有多難?想象一下,在時速高達2.8萬公里高速運動的衛星與地面站之間,在近2000公里的距離下實現微弧度量級精確雙向極窄光束相互對準。 所謂衛星激光通信,就是用“激光光束”把衛星與衛星、衛星與地面鏈接起來,通過激光進行高速信息傳遞。衛星激光通信的信息傳輸能力遠大于微波衛星通信,能夠有效解決現代衛星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數據傳輸瓶頸,可以形成空間激光高速實時信息網絡,使衛星具有前所未有的極大信息傳輸能力。 第七:中國建成2400米世界最深地下實驗室 用于暗物質研究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將擴建成世界最大的地下實驗室之一。 位于四川省涼山州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垂直巖石覆蓋厚度達2400米,是目前世界埋深最深的地下實驗室。
640.webp (275).jpg (92.78 KB, 下載次數: 16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位于四川省涼山州,是目前世界埋深最深的地下實驗室。
640.webp (276).jpg (54.02 KB, 下載次數: 160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千人計劃”入選者張雙南發表《空間時代的天文學研究--從空間天文觀測到諾貝爾物理學獎》顯示,宇宙中的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分別占宇宙總的物質-能量的比例為4%、23%和73%,但目前物理學中即使是最成功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也只能接受宇宙中的普通物質,也就是說我們對90%以上宇宙成分的幾乎一無所知。 暗物質不發光,也不發射電磁輻射,肉眼看不見,甚至到現在為止,人類用儀器都還沒檢測到,但科學家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意識到暗物質的存在。 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學家都在通過實驗探測暗物質,找尋其存在的直接證據。 第八:京滬高鐵試驗時速486.1公里 刷新世界高鐵最高速 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220公里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國產“和諧號”新一代高速動車組跑出了最高運行時速486.1公里。這是繼今年9月28日滬杭高鐵試運行創下時速416.6公里之后,中國高鐵再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
640.webp (277).jpg (42.96 KB, 下載次數: 15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擔當本次試驗運行任務的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國產“和諧號”新一代高速動車組CRH380A,16節長大編組的動車跑起來如同飛行。 遙想中國第一條小鐵路——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一里長“展覽鐵路”德小鐵路,這是中國出現最早的一條鐵路。 那時的我們何曾想過如今的中國?中國現在建成了世界規模質量效能都堪稱第一的高鐵網絡,中國高鐵已經成為高鐵的代名詞。 第九:中國造世界最大水輪發電機組 2011年11月12日,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1號機組轉子順利吊裝就位,進入總裝環節。
640.webp (278).jpg (85.02 KB, 下載次數: 16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這是中國三峽集團金沙江流域水電開發項目中的首臺投產發電的機組,該電站1號機組轉子直徑達18.97米,整體起吊重量超過2100噸,單機容量達80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 第十:中國造21世紀地球唯一的載人空間站 中國載人空間站,簡稱中國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具體是指中國于2010年10月正式啟動的載人航天工程最后一步(第三步)要實施的載人空間站,是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該計劃實施時間大概在2020年前后。因此,該項龐大的載人航天工程又被稱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
640.webp (279).jpg (38.98 KB, 下載次數: 14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5-12-14 19:36 上傳
該工程計劃實施過程可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 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并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國際空間站將于2020年退役,屆時中國載人空間站將成為人類在太空的唯一一個載人空間站。
|